目前分類:科技走勢 (3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hoto  

鴻海昨(13)日公告第3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248.76億元,季增42.2%,年增18.3%,為近二年同期新高,但仍低於市場預期,每股純益為1.57元。不過,鴻海第3季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三率三升」,皆優於前一季。

鴻海昨公告財務數據顯示,第3季毛利率5.9%,季增、年增皆逾0.04個百分點;營益率約2.3%,季增、年增皆逾0.55個百分點;淨利率約1.8%,季增0.19個百分點,年減0.14個百分點。

鴻海累計前三季每股純益為3.95元,因先前現金減資二成使得股本縮小,優於去年同期的3.87元。前三季歸屬母公司淨利約664.46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0.9%,主要受上半年獲利不佳拖累,整體前三季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也不如去年同期。

鴻海統計,今年第3季獲利較前一季成長,主要受惠進入旺季效應,加上出貨規模放大、生產效率與良率皆有提升,此外,鴻海成本控制方面也獲得提升,使得營業費用占比減少,推升獲利表現。

經濟日報/提供

鴻海公告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業外收益約逾29億元,不過鴻海尚未公布完整財報電子書,實際業外與匯兌收益尚待進一步統計。

鴻海昨天股價受蘋果iPhone新機銷售不佳傳言,以及台股不振干擾,開低走低,終場收74.4元、下跌1.8元,外資調節逾5,600張,連續七個交易日站在賣方,累計近七個交易日外資賣超逾2.5萬張。

另一方面,鴻海集團在年初集團總裁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定下未來「扎實工作年」計畫後,啟動「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系列策略,昨也公布一系列子公司的轉投資,主要由參加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Foxconn Holding Limited現金增資來投資大陸鴻錡機電。

鴻錡機電也預計與鴻慶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合併,主要是在自動化周邊設備、自動化治具、精密主軸、伺服驅控系統、總線式控制系統等領域發展。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3a00_t_01_02  

DRAM廠南亞科昨(12)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分兩階段買進庫藏股共12萬張,其中2萬張將轉讓予員工,10萬張則用以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買回價格區間介於38~79元之間。 

另外,南亞科亦計劃在10億美元額度內成立100%持股的境外子公司Nanya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

■前三季賺逾一個股本

南亞科受惠於20奈米DRAM產能開出及DRAM價格維持高檔,第三季合併營收僅季減0.6%達243.75億元,毛利率再拉升至58.9%並創新高紀錄,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增13.8%達128.72億元,每股淨利4.15元。南亞科前三季合併營收達677.64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314.09億元,以加權平均在外流通股本30.69億股計算,每股淨利10.23元。

南亞科今年前三季已賺逾一個股本,但因第四季市況趨於保守,加上業界認為DRAM價格恐一路跌到明年,下半年股價一路走跌,10月下旬還一度跌破50元。南亞科股價昨日下跌0.4元,終場以53.8元作收,成交量達11,290張,三大法人賣超1,253張。

■目前本益比不到5倍

目前外資法人普遍預估南亞科今年每股淨利將達12~13元,以目前股價來看,本益比不到5倍。由於市場給南亞科股價評價明顯過低,南亞科董事會決議將大買庫藏股12萬張。

根據南亞科公告,將分兩階段買進12萬張庫藏股。第一階段將自11月13日至11月28日期間,自集中交易市場買進2萬張庫藏股,預計買回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權約0.64%,買進價格區間介於38~79元,主要買回目的是要轉讓股份予員工。

第二階段將自11月29日至明年1月11日期間,自集中交易市場買進10萬張庫藏股,預計買回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權比重約3.22%,買進價格同樣介於38~79元,買回股份目的是要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3a00_t_01_02  

鴻海昨(17)日減資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竟在大盤指數盤中衝高百點之際率先臉綠,最後一盤出現外資空單摜壓,終場大跌3.27%收68.1元,不僅無力守住70元關卡,更創下7年來新低。 

■今起停牌,26日恢復交易

減資股今年兵敗如山倒,鴻海首度辦理現金減資20%,每股退還股東2元,但悲觀的後市仍讓投資人絕望,股價無法通過信心考驗,昨日先以漲0.43%、70.7元開出,不過9時30分後回落平盤並逐步走跌,最後一盤更是爆出3.09萬張賣壓,一舉失守70元大關至68.1元,創下2011年10月5日後新低。

鴻海將自今(18)日起停牌,至26日才恢復交易。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鴻海昨最後一盤成交量就占單日成交量的35%,絕對是某幾家券商直接大單賣出。從券商進出明細與賣出均價觀察,美林、小摩、永豐金賣超7,141~2.3萬張不等,外資成為摜壓最後一盤的主力;瑞銀、大摩、台銀則扮演低接角色,市場推測,台銀的受託買盤,很可能是護盤資金所為。

■兩大考量,外資出脫持股

外資圈人士說明,鴻海最後一盤出現巨量賣單,出脫的機構法人有兩大考量:1.基於對鴻海兩大海外事業體「不信任」,乾脆不參與減資,直接出脫持股,等恢復交易再來盤算下一步。2.國際股市動盪,停牌期間市場不確定性仍高,不願承擔風險。

至於逢低承接的法人,所打的算盤則是鴻海股價已殺至2011年下半年以來最低,在蘋果出貨旺季支撐下,研判或有價差交易空間。

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指出,鴻海進入第4季傳統旺季,有蘋果iPhone XS、XS Max加持,出貨較晚的iPhone XR也加入量產行列,估計本季營收可望季增18%,上看1.63兆元。

不過,鴻海旗下兩大海外事業體:富智康、工業富聯(FII)反倒成了可能拖累毛利與稀釋獲利的重大不確定性來源,不僅讓外資圈研究機構擔憂,更觸發國際資金連日大舉調節,昨日賣超1.77萬張,居賣超排行之冠,更連9個交易日賣超12.75萬張,持股比率從今年年初的49.29%降至42.82%,狂砍107.93萬張。

■大摩:富智康恐拖累獲利

大摩說明,鴻海持有富智康63%,富智康上半年淨損3.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7億美元更嚴重,如過這個情況持續惡化,會拖累鴻海獲利,給毛利率埋下大變數。

至於鴻海持有85%的FII,於陸股IPO後,從第3季起將稀釋鴻海獲利8.5個百分點,市場共識尚未將此變因納入鴻海財務模型考量。此外,FII近期還跌破發行價,市場情緒也不正面。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023839927714  

鴻海(2317)將於本周四(18日)因現金減資二成而停牌交易,預計26日恢復交易,鴻海股價今(15)日收在70.5元,距上周五盤中的新低價69.7元(2013年6月24日來新低),僅差距0.8元,看到股價在近五年低點的鴻海,投資人是否要趕在暫停交易前參與現金減資?

鴻海此次減資346億元,以鴻海已發行股本來看,減資比率20%,減資後,股本將由173億股降至138億股,每股將退還股東2元現金。

投資專家認為,參與鴻海減資要考慮的因素有四:一是今年以來減資股指標包括錸德、奇力新、台勝科等,減資後掛牌續跌,減資股重新掛牌後,股價反而大幅重挫,現金減資已非股價上漲的萬靈丹。

其次是鴻海主要客戶蘋果成長動能減緩,公司去年營收成長未達10%,儘管前三季營收年增率17%,但市場擔心第4季動能不強。第三是鴻海海外掛牌子公司FII、富智康等股價表現皆不佳,也影響其業外獲利。

第四是,三大法人10月以來皆賣超鴻海,外資賣超張數尤大,累計已賣超10萬餘張,外資持股比率43.06%,創波段低點,籌碼逐步鬆動。

投資專家怪老子認為,投資人參與鴻海減資,股數也相對減少二成,每1,000股換回800股,即使鴻海因股本減少,EPS墊高,股價可能有上揚的效果,但投資人持有的股權變少,只是虛胖而已。

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則認為,貿易戰衝擊電子業的代工模式,造成鴻家軍今年股價表現疲弱,投資人買股票應該買「前景」,不是買「減資」,如果獲利沒成長,股本變小,對股價幫助也有限。上市櫃公司減資後,至少也要獲利持平,才能有減資效果。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361_03  

台積電18日將召開法說會,第4季營收達全年高峰已成外資共識。其中,iPhone拉貨、高效運算(HPC)需求、高通訂單回歸、7奈米放量及AMD(超微)轉單等五大關鍵,牽動成長力道,外資圈估單季營收挑戰3,000億元。

根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林、瑞信、花旗、高盛、德意志、匯豐、里昂及麥格里等十大外資預估,台積電第4季營收將介於2,830億元至3,091億元,平均預估為2,945億元,約比上季成長13%。而過去台積電第4季最佳表現,是去年達到2,776億元,以外資圈最低預估來看,第4季不僅將創今年最高,也會是同期新高。

經濟日報提供

台積電18日舉行法說會,將發布第3季財報,同時針對產業景氣釋出最新看法。

上周受到國際局勢影響,台積電淪為外資提款機,自4日以來連六賣,不過12日台股強彈,外資賣壓大減,當天對台積電賣超也從前一日3.7萬張,降至3,535張,在官股行庫等政府買盤進場下,終場收237元,上揚4%。

外資圈原先對台積電旺季成長力道,預估比第3季成長20%,惟近期市場傳出,iPhone拉貨及虛擬貨幣需求等尚未恢復強度,部分券商略為調整財測。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剛結束歐美投資人拜訪,分析台積電先前評價偏貴、半導體景氣轉弱等,是壓抑股價關鍵,但他對基本面不太擔心,認為以台積電領先的技術,全拿iPhone代工無虞,接下來手機業務聚焦iPhone XR買氣。

詹家鴻也預期,近期英特爾產能缺貨,可能轉移部份給台積電,將為台積創造更多利多;去年英特爾曾把Altera的FPGA產品及英飛凌4G數據機等產能做轉移。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認為,高通訂單最快第4季回歸台積電,而且這次回來,雙方可能一路合作到2020年;AMD轉單則自第4季起逐步顯現。

目前摩根大通估台積電第4季營收為2,835億元,季增8.9%,但因為產品組合更好,每股純益預測由上季的3.54元,提升至3.87元,增幅9%。

哈戈谷指出,將台積電營收增幅調整至高個位數,主要反映非蘋客戶動能不強,包括工業自動化及大陸高階手機需求放緩,但對於蘋果相關訂單,最新消息確認仍無虞,沒有砍單,2019上半年動能也不會轉弱太多。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112000120m  

股王大立光11日將召開法說會,先前外資基於業績動能可能放緩,紛紛下修目標價。本次法說會,外資關注第4季展望、大陸需求、iPhone拉貨、獵地狀況及大股東申讓持股等五大議題。

大立光上周五公布9月營收,對10月營收釋出不比9月好的看法,近期股價承壓。但上周有外資逆勢進行布局,國際資金連五天買超大立光、共290張,創今年4月10日來最長買超天數。

針對大立光本月業績放緩,部分外資預測股王第4季營收恐比第3季下滑,旺季可能不旺。以德意志美林、瑞士信貸、摩根大通及野村等五外資最新分析來說看,二家預估仍會季成長,二家預估衰退,各衰退1%、3%,一家持平、認為兩季營收差距低於3億元。

市場對於大立光本季營收的預測平均值落在175.5億元,較第3季的163億元約成長7%。

經濟日報提供

德意志先前下調股王第4季財測,表示大陸需求放緩,是旺季轉淡主因。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認為,美中貿易戰衝擊消費需求,是造成大立光下半年業績不強的更大關鍵。

在新款iPhone拉貨上,多數外資根據新機訂價調整銷售數字,摩根大通證券由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說,下半年新款iPhone出貨可望達到預測的8,000萬支,加入舊款機種,預期3、4季將分別出貨4,600萬支、7,600萬支,本季會有顯著增加;但這項預測並未計入其它變數如中美貿易戰。

至於大立光獵地及大股東申讓,外資分析師解讀對基本面影響不大,主要關切獵地後何時開出新產能,以及家族持股會否進行其他安排。

外資圈經歷前波修正,目前看股王目標價,大多仍維持5,000元至6,000元,評等重申「買進」、「優於大盤」。如最高價的摩根大通給予6,200元,美林、德意志、花旗、瑞信、野村也高於5,000元,少數保守是摩根士丹利、高盛低於4,000元,整體對股王短期表現審慎,長線仍然看多。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台積電(2330)基本面強大,外資摩根大通最新報告,預測台積電2019至2020年,將連二年達到雙位數成長,動力包括拿下5G版iPhone數據機晶片代工;目標價一舉由280元調升至290元,直逼「3」字頭。

外資圈愈來愈看好台積電問鼎300元,先前麥格理、德意志及里昂三大券商已將台積電目標價喊上300元至315元,摩根大通本次拉高到290元,距「3」字頭也不遠,台積股價、市值有機會再創高。

報系資料庫 

台積電過去一季強漲16%,摩根大通認為,市場充分反映2019年台積電7奈米將全拿,接下來可望反映「連二年大成長」,7奈米發威帶來強業績,推升股價更大行情。

摩根大通點出台積電可能爆發的五個機會,包括:一、2019年營收展望成長10%-15%;二、格芯退出7奈米, AMD轉單更明朗;三、高通訂單回歸,且合作拉長到2020年;四、iPhone A13處理器代工由台積電拿下;五、5G版iPhone數據機晶片代工,也可能在2019下半年到2020年由台積電奪單。

摩根大通分析,7奈米將在明、後年分別貢獻台積電營收10億及13億美元,比過去28奈米高峰多出逾50%貢獻,一大部分是AMD和高通帶動。根據摩根大通推算,AMD未來在PC伺服器的市占可望大幅成長,只要AMD每增加5%市占,就會貢獻台積電額外1%獲利。

經濟日報提供

報告同時指出,7奈米發威將快速顯現,不久台積電還可能拉高晶圓產能,因為7奈米需求龐大,只有台積電能代工。

摩根大通將台積電明後年每股純益預估值拉高1%、3%,分別來到15.92元、17.81元,目標價給予17倍本益比,挑戰290元。

德意志證券認為,台積電第4季開始展現7奈米效益,包括蘋果iPhone A12處理器、高通S855、5G數據晶片驍龍X50,AMD 7奈米CPU、虛擬貨幣ASIC(特殊應用晶片)及海思S980晶片代工將全數爆發。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3a00_p_01_02  

股王大立光原先預期9月營收可能與8月持平,但是大立光昨(20)日卻預警,由於受到多個客戶需求突然轉弱影響,9月產能利用率下滑,目前沒有把握營收能否與8月持平。 

每年的第三季通常是大立光的旺季,以今年來說,蘋果推出的三款新機中,率先上市的兩款iPhone Xs與MAX都搭載雙鏡頭,兩者合計約佔今年新款iPhone近半的量,而單鏡頭的iPhone XR雖然對大立光的貢獻可能不如前兩者,可是XR的出貨量廣被外界看好,也許能靠量來彌補些許不足之處。

■原預期9月產能持續滿載

而大立光非蘋陣營的重要客戶中,華為預計在10月中發表Mate 20,將沿襲上半年的高階機種P20 Pro主相機採用三鏡頭的慣例,而OPPO與vivo甫上市的R17、X23,主相機也都是強打拍攝效果雙鏡頭,加上上述三款非蘋陣營產品都是傳說中的「爆款」機型,對於大立光出貨量的提升與ASP的維持,應該都很有幫助。

也因此,大立光在月初公布8月營收時表示,8、9月產能持續滿載,不過受限於新產品良率還在爬坡期,預期9月營收可能與8月持平。而以8月營收55.07億元來說,雖然略遜於分析師預期,然而對比去年9月營收為54.42億元來說,就算9月營收月增率持平,也還不至於出現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減少的狀況。

■原因「可能與大環境有關」

然而大立光昨日改口表示,受到多個客戶近期訂單需求轉弱影響,9月產能利用率將會下滑,也讓9月營收能否與8月持平成為一大懸念,至於不只一個客戶需求突然轉弱的原因,大立光不願多加臆測,僅表示可能與大環境有關。

大立光今年月營收成長力不佳,今年1~4月營收都比去年同期減少,直到5月開始才在非蘋客戶帶動下,如大夢初醒般營收重現年成長力道,9月營收是否又重回年減走勢,端看大立光新品良率拉升進度能否出現突破性發展而定。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1a00_t_01_02  

科技落難,傳產出頭天!台塑化昨(20)日收盤價、市值再創歷史新高,市值更是暌違10年後再度超車鴻海,居台股市值第2大。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鴻海的困境是電子股的縮影,台塑化市值衝高也意味著市場資金對通膨的擔憂。 

外資昨日再度買超台股47.23億元,為連3買合計買超171.23億元,資金布局仍以非電子股比重偏高。昨日蘋概三王中僅有台積電力守紅盤上漲2元,收在260元,但大立光、鴻海跌1.68%及1.05%,盤面上由金融、水泥、電機、生技醫療、化學、塑膠撐盤;終場台股下跌25.86點至10,831.41點,成交值為1,351億元,穩穩守住年線。

昨日台股中最令市場側目的是台塑化挾著國際油價上漲帶動,收盤股價再度寫下新高,終場上漲2元以139元作收,市值衝至1兆3,241億元,超越鴻海1兆3,100億元規模,居第2大。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解讀指出,2008年時金融海嘯之際,台塑化市值超過鴻海,但是當時外在環境與現在完全不同;目前鴻海的困境是台股電子股的縮影,台塑化上漲除了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利多,中美貿易戰牽動原物料成本上揚,市場預期將引發物價上漲,資金流入抗通膨概念股,也是重要關鍵的因素。

陳奕光說,昨日3檔上市櫃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包括大統益、遠雄悅來、台塑化等都是傳產股,意味著資金逐步往傳產股靠攏。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說,中美貿易戰一開始就是鎖定高科技業為主,美國主動掀起了與大陸的貿易戰,最先攻擊中興通訊,這也是科技類股表現仍較為疲弱的原因,尤其非美股的科技類股下跌幅度頗深。

元大投顧資深副總杜富蓉說,貿易戰已經影響到電子股供應鏈訂單由強轉弱,大幅削弱電子股反彈的走勢,同時適逢9月底投信績效結算,因此出現提前結帳中小型電子股的跡象,投信高持股的電子股這幾個交易日呈現重挫,讓櫃買指數反彈更顯無力,基金經理人為了讓持股部位維持在7成規定,將資金轉進傳產、金融、生技醫療、塑化、水泥等布局及避險,更讓傳產股更強勁。

永豐期貨副總廖祿民說,台股昨日帶上下影線以黑K續守年線,盤勢短線反彈有減弱跡象,蘋概股因大立光看淡9月客戶拉貨情況,而未明顯止跌回穩,外資在台指期貨淨多單留倉減少6,337口至2.25萬,後續觀察中美貿易戰議題是否持續延燒。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1a00_t_01_02  

外資口徑一致的好台積電直攻「3」字頭!巴黎證券將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從257元一口氣拉高到300元,麥格理證券更一口氣喊上315元,也是繼里昂證券的300元、德意志證券的302元後,目前外資圈第三、四家喊台積電「3」字頭的研究機構。 

麥格理今年初時曾喊出台積電310元推測股價估值,後調降為280元,這次再將股價預期拉高為315元,瞄準的是台積電2019、2020年在7奈米製程獨霸地位。

麥格理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廖光河指出,超微(AMD)7奈米製程CPU占台積電今、明年營收比重不高,約1~2%,不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原本格芯(GlobalFoundries)客戶的CPU、GPU、智慧機系統級晶片(SoC)長遠也將升級至7奈米甚至更先進製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獨大地位越來越鮮明,並驅動股價獲得重新評價(re-rating)空間。

不只麥格理,瑞銀證券過往也曾賦予台積電310元推測合理股價,當時是外資圈看台積電最高天價,麥格理本次不僅重返「3」字頭俱樂部,也把外資愛台積的紀錄向上推進為315元,意義重大。

巴黎證券預測,蘋果今年三款新iPhone下半年拉貨約8,500萬支,較去年同期成長5~10%。台積電除了掌握A12應用處理器,蘋果未來5G modem也將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

隨台積電7奈米生產效率、良率持續提高,該製程毛利率也會提升,預期2019年將與整體毛利率並駕齊驅。

台積電本波段股價更上層樓,首個利多當推格芯退場。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指出,格芯放棄7奈米先進製程發展,意味走在尖端的台積電難有人可匹敵,是屹立不搖的純晶圓代工龍頭。

另外,台積電7奈米製程不僅獲得蘋果、AMD、高通、Nvidia等客戶助陣,甚至英特爾也可能委外部分訂單給台積電,都是潛在利多。

德意志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周立中亦認同,格芯退出7奈米製程後,凸顯二線晶圓代工廠難以與一線大廠競爭情況,7奈米製程占台積電明年營收比重上看28%。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蘋果即將於台北時間13日發布新款iPhone、MacBook,供應鏈8月營收衝鋒,TPK-KY昨(5)日公布8月營收115.74億元,月增24%、為33個月來新高;可成8月營收83.46億元、新普8月營收53.52億元,分別月增11.3%、2.2%,均為今年以來新高。

此外,GIS-KY 8月營收88.3億元,也是今年以來次高,顯示蘋果對零組件拉貨力道顯著加溫,有助蘋概鏈本季營運高飛。

由於蘋果將在本次產品發布會一口氣發表iPhone、MacBook、Apple Watch、AirPods等四大產品,激勵蘋概鏈8月營收點火。

可成8月營收連續七個月成長,創歷年同期次高,今年前八月營收570.18億,年增16.2%。

至於觸控雙雄以TPK表現最出色,8月營收115.74億元,連三個月成長,月增24%、年增12.9%,創下33個月新高,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595.24億元,年減6.5%。

至於GIS的8月營收88.3億元,月增9.8%、年減37.4%,為今年以來次高,前八月合併營收623.21億元,年減9.2%,雖然營收連續三個月成長,但8月營收不如去年同期,主因來自蘋果iPad訂單有遞延狀況。

據了解,TPK為蘋果iPhone新機零組件供應商之一,由於蘋果今年新款iPhone中的平價版本將改採外掛式觸控模組,讓GIS、TPK重新取得貼合訂單,平價版iPhone因價格有望更親民,有機會成為今年度新機銷售主力,GIS、TPK將扮演吃重的關鍵角色。

至於電池模組大廠新普8月營收53.52億元,年成長4.6%,連續四個月單月營收突破50億元關卡;今年前八月營收385.34億元,年增12.1%。

法人認為,除了眾所矚目的三款新iPhone,蘋果其他硬體產品也將大更新,包含iPad系列產品、Apple Watch,甚至是MacBook等均將推出新品搶市,新普身為蘋果電池主要供應商,法人看好下半年營運可望逐季成長。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5)日表示,在半導體業持續創新帶動下,預估未來十年到20年間,全球半導體業年成長幅度都可達5%至6%,比全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高二到三個百分點。

張忠謀雖然認為自台積電後,半導體業還未出現重大創新,但他提到,由政府帶動獎勵半導體,例如大陸及阿布達比支持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模式,以及2.5D/3D封裝、極紫外光(EUV)、人工智慧(AI)和深度學習的驅動力、晶片架構(如鰭式場效電晶體),以及碳導管、石墨烯等新材料等六個趨勢,可能會成為下一波半導體新技術,值得關注。

2018台北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昨天開展,今年首次與科技部共同舉辦IC 60論壇,張忠謀以「從半導體的重要創新看半導體公司的盛衰」為題演說。

張忠謀提出,半導體產業發展近70年,期間出現十大科技創新,包括電晶體發明、積體電路、摩爾定律、金氧化半導體(MOS)、記憶體、封測外包、微處理理器、大型積體電路系統設計、晶圓代工等,這些創新改變人類的生活;而台積電首創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則為IC設計業和社會得利。

張忠謀說明, 1970至1980年代,IC設計把最複雜的積體電路獨立,成為專屬電子設計自動化,並藉由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成立,讓IC設計和製造分隔,帶給小型IC設計很大的發展機會。

張忠謀特別推崇摩爾定律誕生,成為全球半導體技術推進的圭臬。

張忠謀透露,他應該是台灣唯一親自見證IC發明滿60周年的人。他回憶,60多年前,同在德儀工作的IC發明者基爾比(Jack Kilby)在還未發表前,就曾到他的辦公室說正在研發IC這件事,過沒幾天就正式對外發表。當時張忠謀僅27歲,基爾比37歲。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8281009377  

全球晶圓代工二哥格芯(Globalfoundries)昨(28)日宣布無限期暫緩發展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業界解讀,隨著勁敵一一退出高階製程競賽,台積電幾乎篤定在7奈米、甚至3奈米取得獨霸的地位。

原本力挺格芯,打算成為其首家7奈米客戶的超微,也同步發表聲明表示將轉移所有7奈米晶片代工合約至台積電,凸顯採用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廠商都向台積電靠攏,對台積電倚賴進一步加深。台積電昨天股價漲4.5元,收249.5元,外資大買逾1.7萬張,ADR 28日早盤漲逾2%。

格芯這項消息震撼業界,隨著格芯退出先進製程競賽,目前全球僅剩三星與台積電擁有7奈米製程晶圓代工量產能力。

業界分析,未來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除了目前正量產的蘋果新世代處理器外,還包括超微的競爭對手輝達、全球手機晶片一哥高通、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大陸華為集團旗下海思等。

台積電囊括蘋果、超微等大廠訂單,擁有絕對優勢,三星難以追趕,且格芯未來也很難再投入,台積電幾乎篤定在7奈米、甚至3奈米取得獨霸的地位。

格芯也是繼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聯電之後,又一家宣布不參與先進製程競賽的晶圓代工大廠,隨著兩大晶圓大廠相繼在7奈米製程止步,更凸顯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成果實在難能可貴。

格芯昨天表示,放棄開發7奈米製程,停止把大量預算投入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回報的研發和設備,轉而投資客戶可能仍會使用多年的現有技術,把資源用於改善和擴充現有的技術。這項策略決定後將裁撤人力,但數量未知。

格芯也決定成立獨立於晶圓代工業務之外的獨資子公司,專責拓展客製化晶片( ASIC)業務,以延續格芯在 ASIC設計與IP領域的研發成果及重大投資。

格芯並未透露退出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原因,但半導體業者透露,半導體製程推先進製程推動,投資金額動輒數千億元,但客戶集中化,在格芯研發的7奈米效能遠不及台積電,客戶進入7奈米後都選擇採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下,格芯難以趕上,選擇退出先進製程競賽,資源轉進快速崛起的人工智慧、車聯網和物聯網等相關應用晶片商機。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格芯今年上半年市占率為9%,與聯電的8.9%相近,但二家公司市占總和,也僅及台積電的三分之一。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92  

國內被動元件二哥華新科昨(27)日釋出市況樂觀訊息,看好積層陶瓷電容(MLCC)至2020年都將供不應求,甚至2020年供需缺口還會擴大。因應市場盛況,華新科今年規劃擴產15%至20%,並以MLCC為主,明年也會持續擴產搶市。

華新科昨日應邀參加摩根大通證券舉辦的「JPMorgan 4th Annual Asia Tech Tour」,由總經理顧立荊主講,市場出現押寶行情,激勵華新科昨天衝上漲停板308.5元收市,但外資終止連二買,轉為賣超48張,自營商也調節104張,主要買盤來自投信,買超263張。

華新科強勢表態,被動元件族群昨天再度聚集人氣,奇力新、華容、立敦、信昌電、蜜望實同步漲停收市,龍頭國巨也大漲逾8%。

顧立荊認為,全球被動元件的供給將持續受限於設備交期長、原材料短缺與有限的產業人才等問題,尤以MLCC情況為最,被動元件供需將長期吃緊,並在未來成為常態,只是可能因短期區域經濟影響而略有波動。

經濟日報提供 

基於後續被動元件市況仍看好,需求持續增長,加上目前產業中沒有新進且有能力提供大規模、品質可靠、完整系列產品的供應商,面對市場缺貨情形,外界預期華新科的擴產腳步不會太保守。

同時,被動元件市況熱度不減,華新科除了擴增產能,也持續進行產品組合優化,預期可增加整體產值,帶動業績拉升。

華新科今年第2季業績大增,毛利率也跳升到56.7%,單季賺贏去年一整年,每股純益為9.03元,上半年每股純益達11.74元,前七月合併營收為235.41億元,年增超過一倍,光是7月就賺進超過半個股本。

法人預期,由於第3季是旺季,華新科後續業績仍可期。

華新科7月底經董事會決議,預計將現金增資700萬股,以增購生產MLCC產品所需相關機器設備,對於市場傳出其現增案暫緩送件,該公司指出,董事會決議辦理現增,並授權董事長得視市場狀況等全權處理,但至目前為止,現增案尚未提出申請。

另外,華新科先前透過參與私募,成為保護元件暨天線廠佳邦最大股東。近日華新科也經佳邦股臨會改選,取得一席董事,同集團的華東則取得一席監事,加上日前獲既有法人董事禮讓,改派代表人,由華新科負責射頻元件業務的副總張瑞宗出任,等於該集團實際上已經掌握佳邦二董一監,未來將致力於讓雙方發揮合作效益。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58db82df0921b  

代工大廠鴻海再遭外資降評,引起市場矚目。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出具最新報告表示,鴻海轉型成效有待顯現,調降評等至「中立」,目標價由108元砍至82元。

先前大摩也調降鴻海旗下樺漢目標價至380元,加上近期鴻家軍股價普遍弱勢,市場關注鴻海集團的後市表現。

大摩此次調降鴻海目標價之前,鴻海才被樂觀派的麥格理證券砍掉目標價25%,由200元降至150元。由於大摩與麥格理證券,是唯二喊出鴻海百元以上目標價的外資,因此他們態度的變化受到市場的密切注意。

隨著大摩棄守鴻海目標價「三位數」,目前外資機構中,只剩麥格理一家喊上百元。大摩這次調降,是鴻海發布低於預期的第2季財報以來,第六家調降目標價的外資。

經濟日報提供

在此之前,已有麥格理、德意志、瑞士信貸、大和資本、滙豐證券等五家外資皆砍價,目標價介於80~96元;其中最低是花旗環球證券給出的75元,評等「賣出」。

大摩表示,鴻海是中國物聯網概念股,除集團本身有意朝物聯網轉型,未來來自相關趨勢的營收也可望拉高。然而近期市況顯示,大陸物聯網生態正式成形時間,還有待醞釀,鴻海轉型效益,恐怕不會那麼快展現,加上集團發布的財報不如預期,成長放緩令人感到擔憂。

根據大摩的分析,中國物聯網基建商機要等到2019年才會發酵,此意味著供應鏈的業績,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會有起色;加速導入階段延後2021~2025年,此時廠商表現會更加彰顯,並以提供解決方案的整合型供應廠為主。基於鴻海成長可能減速,大摩調降鴻海評等及目標價,砍價幅度達24%。

另一方面,大摩日前發布樺漢報告表示,因忽略公司併購S&T及Kontron造成額外的費用影響,雖仍看好併購成效,但調整樺漢2019~2020年的營益率預估值,並將目標價由475元降至380元。

大摩對鴻海與樺漢的評等調整之外,今年以來,包括美林、瑞士信貸與花旗環球證券,也調降了鴻家軍中的鴻準目標價,瑞信更調降兩次,最新目標價為80元。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鴻海第2季財報不如預期,單季淨利174.9億元,為五年單季新低,每股純益1.01元,業界分析六大原因拖累獲利表現,其中行銷費用較往年大增及未分配盈餘課稅為主要關鍵。

鴻海第2季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但獲利季減27.4%、年減2.2%,拖累上半年淨利年減9.7%。財報不佳、加上台股重挫,拖累鴻海昨(15)日股價一度下探80.3元,面臨80元關卡保衛戰,連兩日賣超的外資法人反手買超3,699張。

針對鴻海財報表現失色,首先,日前市場盛傳部分機種預先在上季提列存貨跌價損失,拖累鴻海上季獲利,不過蘋果在7月底的投資人會議上提及,在通路策略下,iPhone庫存水位逐步回歸至五至七周的健康水位。

經濟日報提供

其次,業界認為,中國大陸缺工導致生產廠區人力調度、培訓前置費用較往年增加。鴻海相關主管也證實,因缺工第2季確實有調度西部人力至沿岸工作的系列計畫。

第三,由於下半年新品試產初期,關鍵零組件價格上漲,近期高階新料號價格較往年平均攀升約3%,對組裝廠來說也形成成本壓力。

第四,因鴻海今年配息僅2元,第2季未分配盈餘課稅因此提高,導致所得稅費用大幅增加。財報顯示,鴻海至今年第2季底未分配盈餘約6,917億元,年增10.6%,第2季所得稅費用135.4億元,年增26%。

第五,美國威斯康辛州設廠初期投資費用墊高,單季行銷、研發與營業費用同步提高,其中第2季推銷費用年增逾六成最顯著,研發與營業費用則年增逾18%。

第六,有分析師觀察,鴻海部分重要子公司或轉投資表現不振,也拖累母公司鴻海表現。分析師推估,FII貢獻母公司鴻海獲利約近七成,儘管FII上半年業績仍呈現成長,但成長幅度尚未彌補稀釋部分,且其餘轉投資表現不佳,拖累整體獲利。

業界人士觀察,FII在上證掛牌後,雖挹注集團市值,不過因上市標準作業由鴻海釋股約一成,初期難免稀釋相關獲利認列,且FII上半年獲利雖年增逾2%,但由於另一重要子公司FIH業績不振,侵蝕相關收益認列。

至於鴻海旗下FIT收購貝爾金(Belkin International)一案,FIT指出,因仍在美方監管審核階段,交易尚未完成,也讓外資認為不利認列相關業績。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4)日公布7月投資、零售和工業數據均不如預期,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及去槓桿兩面夾擊下,顯示中國經濟成長正喪失動能。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5.5%,較前六月下跌0.5個百分點,再創2000年以來的新低。財新網估算,7月當月,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3%。在三大投資中,7月基礎建設投資增速更是由正轉負,較去年同期下降1.8%。

同時,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較上月下滑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不如預期,增幅和6月持平。

彭博報導,國際金融協會主華盛頓的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青表示,大陸過去六季的政策相對偏緊,現在經濟正在放緩,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開始削弱人們的信心,中國經濟正在喪失動能。

經濟日報提供

界面新聞報導,經濟疲弱不振,加劇了大陸需要依靠基建投資來「穩增長」的急迫性。

下半年如果經濟慣性下滑,拖越久越釋放宏觀顯和信用風險,因此,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以及「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劉愛華表示,目前整體投資需求仍現疲弱,經貿緊張情勢影響正在顯現。不過,下半年加大基建投資「補短板」,可望帶動經濟回穩。

國家統計局調查,7月基建投資仍未有起色,累計前七月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至5.7%。其中,紡織業投資增速上升顯著,6、7月的人民幣貶值,帶動紡織業出口明顯提振,累計1-7月投資長3.3%;採礦業投資也有明顯擴張;但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投資降幅顯著擴大,1-7月下滑6.2%,而上半年降幅僅1.9%。

劉愛華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是受基數及地方專案清理所致。顯見加大基建投資「補短板」雖然政策落地,但到效果顯現還需一段時間。

在全國嚴厲調控樓市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投資依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各地對於閒置土地查處比較嚴厲,還在積極督促房企開工,使得今年前七個月的房地產投資增速遠超預期。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蘋果新iPhone問世倒數計時,業界傳出,繼大立光、可成等零組件供應商陸續通過蘋果新機認證後,鴻海旗下觸控大廠GIS-KY近期也打敗大陸勁敵,取得蘋果認證,本月起大舉放量供貨。隨著主要零組件供應商陸續拍板並完成認證,新機拉貨正式進入高峰。

針對通過蘋果認證並開始擴大出貨,GIS發言系統不予置評。不過,GIS董事長周賢穎日前公開表示,公司營運谷底已過,第3季產能利用將滿載,下半年業績將明顯轉強,暗示供應大客戶新產品出貨無虞。

法人看好,受惠iPhone新機拉貨進入高峰,供應鏈業績看俏。GIS本月營收月增率可望挑戰50%以上的高成長幅度,大立光、可成近期業績也將向上;鴻海、和碩等新機組裝廠同步喜迎旺季,營運一路走高至第4季。

經濟日報提供

市場對新iPhone高度期待,激勵蘋果股價上周衝上歷史新高價209.78美元,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同步重挫,但蘋果盤中一度衝上209.09美元,離新高價僅一步之遙,儘管尾盤仍難敵美股重挫而收黑,終場僅小跌0.3%,相對抗跌,凸顯多頭氣勢強盛,預料近期台灣蘋概股也將是人氣焦點。

業界普遍預期,蘋果今年將推出三款新iPhone,最快9月11日問世,9月21日開賣,以此推算,新機僅剩一個月左右就要亮相。蘋果陸續完成關鍵零組件供應商認證,意味新機供應鏈「底定」,開始大量出貨,之後再交給鴻海、和碩,完成整機組裝,準備出貨。

業界人士透露,新iPhone在鏡頭、機殼等關鍵零組件供應商認證上,因大立光、可成等具技術與成本優勢,同業較難跨越,因此很快就能取得認證;但觸控模組部分,包括TPK、大陸龍頭廠歐菲光等都不是等閒之輩,GIS近期獲得認證,關鍵的觸控模組供應拍板,也讓鴻海、和碩等代工廠陸續邁入組裝階段,有其重要意義。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1a00_t_03_02  

美股多頭氣盛,費半指數領軍寫下近2個月新高,外資回頭買超近90億元,其中,買超台積電逾1萬張,激勵股價大漲6元以247.5元作收,貢獻台股53點、逾半數上漲點數,加權指數拉出上91點長紅棒,今將再揮軍11,100關卡。 

中美貿易戰讓美國再度偉大,美國在科技股領軍下獨強─費半指數創2個月新高、那斯達克也盤堅,美台科技股連動強,外資鎖定權值股回頭買超90億元,創6月7日來最大買超,台股以長紅大漲91點作收,收在11,075點,收復所有均線。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彥指出,台股目前有美股上漲的「一多」與亞幣疲弱亞股不振的「一空」,挾美台科技股連動性高的利多,外資昨日買盤歸隊,昨日價漲量增,對盤面屬正面。

8月以來電子股在5日及10日線以下弱勢整理,伴隨著蘋果新機拉貨潮將至、費半指數大漲帶動下,上市半導體指數昨大漲1.98%、台灣資訊科技指數也強漲1.95%,電子股再度躍展主流地位。

此外,8月底到9月初,多展齊發,包括智慧顯示與觸控展、國際光電大展、國際半導體展等,電子各次族群展覽題材不斷,也出現法人盤提前卡位。

台積電昨扮演台股多頭先鋒,貢獻指數53.54點。元大投顧資深副總杜富蓉指出,台積電之前因第3季展望不佳,遭法人大賣,目前確立營收獲利高峰會落在第4季,吸引外資昨一口氣回補買超近1.07萬張,台股指數能否創高,台積電仍扮演重要指標。據統計,外資昨日買超台股1萬張以上個股除了台積電之外,還有群創及友達各1.52萬張及1.43萬張,累計近5日更買超7萬張及12.2萬張以上。

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表示,面板雙雄第2季季報雖不佳,報價也往下,但外資應是基於股價淨值比(PB)處於相對低檔,另群創可能也與新經營團隊與外資較積極溝通有關。

亞股近日止跌,昨漲跌互見,台股今日能否攻克11,100點,美股及外資動向仍具舉足輕重地位,杜富蓉及蔡明彥認為,台股在11,100~11,200點面臨套牢壓力,建議不要追高,待拉回後再布局未來營收獲利展望佳的個股。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昨(8)日在法說會上表示,這波被動元件缺貨潮,已讓客戶「缺到不知道怎麼辦」,現在市況比6月看時更樂觀,對於近期市場供需緩解的傳言,他「百思不得其解」。

國巨近期股價頻頻重挫,遭信驊、精測等追過,讓出台股股后。

加上大股東售股後,市場雜音較多,昨日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的法說會,由陳泰銘和執行長張綺雯親上火線,向上百名法人說明市況,並罕見邀請兩家經銷商共同出席。

這場法說會並未對媒體開放,在場法人會後轉述,陳泰銘會中的重點仍在「缺貨」,提出包括「對於供需不平衡會持續很久,沒有任何懷疑」、「現在看市況比6月更樂觀」、「客戶缺貨缺到不知道怎麼辦」,並透露「台灣不是(電子)五哥,是20哥都要來和他(國巨)簽長約,但他簽不了」。

陳泰銘還說,「他對於近期市場供需緩解傳言,百思不得其解」,也對於近期股價大幅波動,市場就突然出現很多專家,甚至「比他(陳泰銘)還要專家」,讓他無言以對。總計透過以上六大面向,表達他的觀點。

此外,國巨這一波股價重挫的源頭,主要是來自於陳泰銘前妻李慧真出售持股,影響市場信心。

國巨在法說會上透露,陳泰銘和張綺雯已分別在7月和6月透過員工認股權憑證增加持股,分別增持2,000多和1,000多張,閉鎖期為六個月。

陳泰銘並在會中強調,積層陶瓷電容(MLCC)供需仍非常緊張,目前市況比他在6月股東會時釋出的訊息更樂觀,國巨已開始與策略性客戶簽訂長期供應合約,保障客戶兩年穩定供貨量。

陳泰銘向法人強調,不只是台灣電子五哥,「是20哥都希望簽長約」,預估有三、四百家客戶提出要求,但國巨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產能大約只能滿足其中三分之一。

為了滿足供需缺口和日廠退出特定規格釋出的市場,國巨除了陸續擴產外,也計畫興建新廠,約2020年3月完成,預估可以滿足缺口的六成。

同時,國巨計畫在這兩年獲利高峰期內加速設備折舊,較以往的8+1年大幅度縮短,再加上一連串併購,陳泰銘樂觀認為,兩年後的國巨會更強。

針對日前媒體及投資圈傳出MLCC市場價格下降,緊缺狀況恐有翻轉之虞,陳泰銘認為,零售現貨市場價格遠高於國巨,且僅針對少數幾顆零件有波動;更何況華北強等市場只占產業的2%,價格不具參考性。

國巨昨天股價開小高後震盪,午盤過後急殺,終場跌近6%,收742元,外資轉賣552張。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