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外匯新聞 (3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121212  

土耳其再1個月將舉行大選,貨幣卻狂跌不止衝擊選情,為阻止里拉的崩勢,土國央行周三召開緊急會議,一口氣宣布升息3個百分點,但里拉僅上演一天反彈行情後,周四恢復跌勢貶幅逾2%。 

土國央行原訂下月7日舉行決策會議,貨幣政策委員會卻於周三緊急集會,將後期流動性窗口(LLW)貸款利率,由13.5%上調3個百分點至16.5%,至於隔夜借款利率等其他利率則維持不變。土耳其里拉被空頭投資人鎖定,賣壓一波波湧現之下,里拉兌美元匯率迭創歷史低點,今年來已跌掉20%,是迫使土國央行緊急升息的原因。

投資人大舉拋售里拉,主要對土國央行遏阻兩位數通膨率的能耐存疑,尤其以「利率敵人」自居的土國總統埃爾多安,曾宣稱他在6月24日大選勝出連任後,將加強控制貨幣政策,利用降息來刺激經濟。

周三里拉匯率原本大跌5%,觸及4.9290里拉兌1美元的歷史新低,但土國指標利率被央行狂升12碼後,里拉聞訊止跌回升,上漲逾2%來到4.5656里拉,終場收在4.5900里拉兌1美元。

然周四土耳其里拉貶勢再起,下跌逾2%至4.6880里拉兌1美元,將周三的部分漲幅吐回。

QNB Finansbank首席經濟學家希里克(Gokce Celik)在致客戶報告中表示:「顯然央行的行動不足以穩定匯率,土國總統矢言加緊控制經濟政策之下,投資人對大選後的貨幣決策疑慮未消。」

自埃爾多安上月18日宣布提前大選以來,里拉兌美元匯率貶值近19%,意味經濟對埃爾多安的選情,恐怕不是加分而是累贅。

伊斯坦堡環球資源公司顧問耶希拉達(Atilla Yesilada)指出:「對土國人來說,貨幣走貶是經濟變差,埃爾多安及執政黨AKP很難不受波及,即便有死忠基本盤。」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2a00_p_06_02  

新台幣今年以來漲勢「誤會一場」,16日新台幣下跌4.4分以29.892元收盤,再度逼近29.9元價位,合計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也由升值轉為貶值0.15%。銀行外匯主管指出,新台幣今年只有第一季超強,對美元單季上漲2.5%,4月以來走勢就轉為震盪偏弱,以昨天收盤價來看,第一季的漲幅等於是白做工。 

交易員表示,國際美元續強,主要亞幣昨天續貶,雖然台股收小紅,新台幣還是跟著亞幣走弱,使得股匯上演不協調行情。

觀察主要亞幣今年以來對美元的升貶互見,新台幣約居中間位置,延續相對穩定的走勢。根據匯銀統計,今年至昨日止,亞幣以馬元對美元上漲2.3%最強,其次是人民幣升值2.25%,日圓也對美元勁揚2.25%,泰銖則是升值1.65%。

至於對美元貶值的亞幣,新台幣小跌0.15%,星元貶值0.32%,韓元下跌0.66%,印尼盾及菲律賓披索重貶3.71%及4.51%。

外匯交易員表示,國際美元指數再度衝破93關卡,讓主要亞幣16日臉綠,新台幣也在開盤後直接闖過29.9元,但由於出口商立即進場拋匯,使得新台幣貶幅趨於收斂,走勢相對抗跌。

外資昨天動作和方向則相對不明確,反應在匯市總成交量僅10.285億美元,未明顯放大。

外匯交易員指出,第一季新台幣一路向上衝,3月底收在29.1元價位,甚至眼看就要進一步攻向28元,但就在這一個半月來,美元強漲加上外資出走,讓新台幣原本的漲幅白忙一場,歸零到和年初差不多的價位,甚至已小幅吐回去。

交易員強調,這波新台幣主要受國際美元和外資動向主導,短線新台幣預期仍屬偏弱格局,不排除持續下測30元大關。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f9696a8645eaa66c1556d1dd0eb472c  

英國央行(BoE)周四一如市場預期,將利率維持在0.50%,但央行並且下修今明兩年的英國經濟成長與通膨預期。受此影響,英鎊跌至1.3475美元的4個月新低點。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7比2票數通過維持利率不變,但也強調,未來銀行利率調升將在緩慢與有限的程度進行。

數周前經濟學家還預測央行本月會將利率調升至0.75%,但近期公布的低迷數據,卻令經濟學家立即改變看法。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第1季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擴張0.1%,增幅創2012以來的逾5年最低水準,也遜於市場預期的0.3%,歸因於年初天氣因素衝擊許多產業表現。

不過英國央行仍強調,利率將在「適當時機」調升,以便讓通膨維持在控制之中。

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指出,要等到未來數月經濟成長率出現反彈,央行才會考慮調升借貸成本。

英國3月通膨意外放緩至2.5%,寫下1年來最低,但仍遠高於央行設立的2.0%目標。

此外,英國央行調降2018年GDP成長預估,從1.8%調降至1.4%,2019年和2020年成長率也由1.8%下修至1.7%。此外,1年通膨預期從2.28%調降至2.13%,2年預期從2.16%降至2.03%。

在英國央行公布決策後,市場認為今年再升息的機率大減。利率期貨顯示,英國央行8月升息機率已不到50%。瑞穗外匯對沖基金銷售部門主管瓊斯表示,「通膨『降溫』是引起我注意的關鍵字。畢竟若沒有通膨,就沒有升息的必要。」

瑞穗利率決策部門主管查特威爾(Peter Chatwell)指出,3月通膨較2月下滑,顯示高峰可能已過,預料英國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減少。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2a00_p_04_01  

受到利差前景看增,與美國退出伊朗核子協議的利多加持,國際美元漲勢持續加溫,周三對日圓大漲0.6%,逼近110日圓大關,對歐元也漲至近1.18美元的關卡,美元指數盤中突破93點,創4個多月新高。市場分析師認為,美元這波漲勢尚無休息跡象,短線將再挑戰波段新高。 

美公債殖利率 加速揚升

美元指數周三最高觸及93.377點,創去年12月底以來最高,上漲0.3%;對日圓強升0.6%,至109.74日圓,對歐元漲0.3%到1.1828美元,對澳元升至0.7415美元,創11個月新高。

分析師指出,美元在約一個月前觸底後,終於擺脫歷時好幾個月的低迷,近3周強勢彈升,短線仍無休息的跡象,後市持續看漲。

丹麥丹斯克銀行(Danske)外匯策略師塔克森(Christin Tuxen)表示:「美元持續延續近幾周來的升值走勢,今日行情多少受到避險買盤的推升,但最大的利多還在於美國強勁的基本面。」

美國公債殖利率過去幾周來加速揚升,主因為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為了對抗不斷走高的通膨,將加快升息腳步。

歐洲升息 最快2019年中

相較之下,市場對於歐洲央行(ECB)的升息時點預測則往後推延,預料最快要等到2019年中才會看到ECB啟動升息。

歐元區今年還有義大利大選的不確定性因素,總計美元對歐元光是5月份以來就大漲2%,今年年線也一舉由黑翻紅,累計升值1.4%。

巴克萊銀行(Barclays)駐東京資深策略師角田指出:「美元兌歐洲貨幣穩步走堅,主要是因為包括ECB與英國央行近來都發表偏向鴿派的評論。」

富達投信(Fidelity International)基金經理人葛利爾(Paul Greer)也表示,「我們認為美元,近幾周的技術面已經翻多,後市持續看漲。」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等官員釋出將繼續升息的訊號、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在宣布伊朗核子協定的命運前避險氛圍濃厚,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DXY)在8日盤中漲破93,改寫今年來新高價,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大多走貶,商品貨幣也下滑。

儘管台股昨日大漲,外資仍持續匯出,使台北股匯走勢脫鉤。匯銀主管估計,外資昨日匯出約3億美元,新台幣匯率貶值2分,收29.783元,為今年新低,連兩日貶值,總成交量為11.69億美元。

新台幣匯率昨日盤中一度觸及29.8元關卡,隨後略見修正,收盤時僅貶2分。匯銀主管預估,短期內仍將位於29.6~30元區間震盪。

經濟日報提供

美元指數8日盤中一度升值0.5%至93.22;過去三周累計漲4.5%,凸顯其他主要國家央行並未追隨美國貨幣正常化步調,導致主要貨幣的走勢分歧。Fed主席鮑威爾8日表示,金融市場已知悉Fed將逐漸提高利率的計畫,也應該不會因Fed的行動感到驚訝。

市場也正在觀望川普即將公布的伊朗核子協議決定,先行轉入避險資產。雖然多數分析師預料川普可能宣布退出,但難保他可能有驚人之舉,如暫時留在協議中,或選擇部份退出。日圓兌美元8日盤中升值0.1%,便是反映避險情緒。

歐元兌美元盤中貶值0.5%至1.1862美元兌1歐元,改寫今年新低價位,義大利政治動盪再起、可能提前舉行大選的消息,讓歐元壟罩在賣壓中。

GAM投資解決方案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瑟威說,市場廣泛認為美元將繼續升值一段時間,特別是兌歐元。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0e004c1bf07429583c1ecbdc81aa88  

《金融時報》報導,英國近期出爐的多項經濟數據皆不理想,顯示英國經濟成長力道減弱,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5月升息機率接近零,8月或許是較可能的升息時機。 

英國先是在上周公布令人失望的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成長率創下逾5年來新低紀錄。加上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上周警告,金融市場認為英國5月篤定升息是錯誤的預期。

此外,周二公布的3月房貸申請件數降至今年最低紀錄,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17個月低點。

ING經濟學家表示,製造業PMI遜色不只是氣候的關係。新訂單增加速度減弱,可能也受歐元區經濟活動溫和,和英鎊略微升值拖累。此外,保護主義可能也能帶來影響。

經濟學家大致同意英國5月升息的機率「接近零」。瑞銀(UBS)利率策略師瑞斯(John Wraith)甚至認為英國今年升息無望,不過多數專家認為英國今年升息次數可能只有1次。

ING經濟學家指出,英國央行下次升息時間可能是8月,主要基於「英國脫歐協商可能在秋季升溫、核心通膨下滑,以及成長持續減速,使得未來的事情更難確定」。

Pantheon Macroeconomics英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斯(Samuel Tombs)也同意,英國央行在8月升息1碼的機率更高,屆時將能清楚了解第1季成長減速是否為暫時性。

英國智庫EY Item Club首席經濟顧問亞契(Howard Archer)指出,無可否認第1季GDP是令人擔心又失望的數據,英國央行5月將暫緩升息。

不過亞契表示,英國央行可能只是短暫延後升息時間,隨經濟成長較第1季好轉,且貨幣政策委員會擬逐漸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預期央行可能在6月升息。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於24日站上3%,為2014年來首見,也促使投資人重新思考在利率相對偏高之際的投資布局。利率偏高常造成企業舉債成本升高,從而成為股市利空、且不利新興市場資產,美元則看升,歐元這回將處於相對弱勢。

根據Tradeweb,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4日早盤漲至3.001%,為2014年來首次漲破3%的心理關卡。但這次美債殖利率上升主要靠商品價漲帶動,而非經濟超強,因此增添相關影響的複雜度,特別是何時會衝擊股市。以下為彭博資訊盤點各市場對利率上升的可能反應:

經濟日報提供

美元看升:專家認為最近美元回升,是因為美國經濟展望優於歐洲及日本,使美元繼續看升,而這波美元升勢主要將針對歐元。

不利新興資產:美債殖利率衝破3%讓新興市場投資人備感緊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成長的勢頭正在減弱。原料商品上漲帶動通膨升高,可能使美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不利新興資產。

企業償債成本升高:高殖利率公司債先前還能因公債殖利率偏低而受益,但若寬鬆貨幣政策消失,企業償債成本升高,而標普500企業的銀行外負債極高,高負債配上高利率,不利企業。

對股市是逆風:投資人須注意融資槓桿比率。目前紐約證交所融資帳戶的負債總額居歷史高峰,若股市下跌,融資金額占總市值比率將上升,投資人須減碼,融資賣壓將使股市雪上加霜。

投資長債沒賺頭:技術分析師指出,債市35年來的大多頭走勢已改變,殖利率走勢將穩定向上,現在投資長債將賺不到錢。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0557-9f9b22b6-5b15-11e3-8eb9-1c57f26bd260  

澳洲第1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低於預期,核心通膨率不及央行目標的連續時間,眼看正式進入第3年,由此最新通膨數據來看,外界更堅信澳洲央行(RBA)還會讓利率凍結一段時間,短期內升息的機率渺茫,澳元周二貶至今年來新低。 

受通膨率遜於預期所累,周二亞洲早盤澳元一度跌至今年內新低,來到兌0.7580美元,收盤雖回升,仍盤旋在近4個月低點。

摩根士丹利周一發布報告指出,在過去3個交易日澳元兌美元跌掉2.7%,但澳元恐怕還有繼續下探的空間。

大摩外匯策略團隊在報告中寫道:「由於市場緊盯澳洲通膨隱憂,負債水位高且依賴澳元等外幣融資的國家,尤其承受拋售澳元壓力。」

澳洲統計局周二公布,第1季CPI季升幅0.4%,年升幅1.9%,遜於經濟學家預估季升0.5%、年升2%。

核心CPI則是接連第9個季度,未達澳洲央行設下的2%-3%長期目標區間,創歷來最長連續紀錄。

薪資成長有限,是造成澳洲通膨升溫乏力的主要原因,即便勞動市場聘雇活動熱絡,薪資增幅仍放緩到歷史低點。

這也是為什麼自2016年中之後,澳洲央行始終讓基準利率凍結在1.5%的歷史低檔,最新通膨數據公布後,RBA更無調整利率的理由,短期內升息的機率渺茫。

澳洲央行助理總裁肯特(Christopher Kent)周二示意,RBA並不急於升息。他暗示央行接下來要變動利率的話,應是向上調升,但他也提到未來通膨與失業率料會緩步前進。

利率期貨報價顯示,澳洲今年12月前升息的機率約30%,明年6月調升到1.75%水位的可能性更高。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香港匯市的貨幣戰升溫。香港金管局昨(18)日兩度入市,收盤前一小時先後出手買港幣15.7億元和35.32億元,共買入港幣51.02億元,守住7.85「弱方兌換保證」底線。

這是近一周以來,香港金管局第十次出手捍衛匯率。累計從12日以來,金管局在七天內,先後十度入市累計共買入港幣337億元(約新台幣1,267億元)。

券商中國報導,香港捍衛匯率激戰,從12日至14日香港金管局連續四次入市干預,總計買入96.64億港幣;16日第五次出手買入35.87億港幣;17日三度買入港幣153.47億元。18日在匯市國際盤交易收盤前兩度入場,共買51.02億港幣。

分析認為,港幣與美元的利差依然沒有收斂的跡象,這是港幣匯率遲遲未見回升的主要原因。

經濟日報提供

以1個月期的美元LIBOR和HIBOR為例,二者目前利差仍大於100個基點。這既有美元荒下美元LIBOR加速上行的影響,而金融海嘯後這十年帶來充裕的港幣流動性,也令HIBOR自2015年年底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以來,就一直難以跟上LIBOR的步伐。

利差不收斂,套利活動就不會停止。加拿大豐業銀行的報告指出,預計短期內美元兌港幣還將保持在略低於7.85的位置。

券商中國報導,香港金管局這種「抽水」操作還需持續一段時間,才能顯著抬升HIBOR,進而縮小利差,扭轉港幣走弱的趨勢。

美林美銀預計,香港金管局未來兩個月內,恐需從市場購入港幣800億元,才能透過抬升利率,穩定港元匯率。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估計釋放資金約人民幣4,0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宣布,從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銀、城市、農村商銀和外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人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估計釋放資金約人民幣4,000億元(約新台幣1.8兆元)。

上述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調降1個百分點後為16%或14%。這是人行繼1月25日的「春節訂製版」降準2個百分點後,再度定向降準,投放對象擴大至全國性銀行,即除傳統五大銀行,股份制銀行也在列,且大部分增量資金將釋放給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人行強調,這次定向降準主要用來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因此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按照「先借先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所借央行的MLF。以截至2018年第1季末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人民幣9,000億元。

經濟日報提供

不過,降準釋放的政策信號太強,尤其取代人行創設的常設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操作等一籃子流動性調節工具,引起市場揣測貨幣政策是否開始轉向,不再收緊的諸多臆測。

人行特地聲明,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並強調此次降準只是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

平安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指出,原本市場評估降準最佳時機在第3季,如今人行提前降準,恐是為了因應貿易戰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

這也呼應大陸國務院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政策建議,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減少MLF操作力度。

張明指出,人行降準、流動性操作放鬆的時點提前,也將使第2季金融監管政策收緊機率下降。

專家評估,降準相較其他流動性調節工具,對商業銀行而言,雖然不增加基礎貨幣總量,但法定準備金會相應轉化為超額準備金,貨幣乘數變大,從而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結合降準較強的信號意義,促進市場利率下行。

人行也強調,此次透過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主要是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援力度,透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

人行評估,降準後對實體經濟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減少,有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人行也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1a00_t_01_02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公布會議紀錄釋出鷹派訊息,接著敘利亞地緣政治風險,加上大陸軍演即將登場,三隻黑天鵝同時報到,讓外資加大匯出力道,新台幣16日應聲重挫1.23角,創10個月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並已連續4個交易日走貶,昨天收盤價29.425元則創下近3個月新低。 

外匯交易員表示,上周Fed發布會議紀錄,釋出經濟過熱疑慮,可能加速升息的鷹派訊號,引發外資一波撤離,匯市12日暴量18.65億美元,13日情勢延續,當日總成交量仍逾17億美元,尤其在大陸宣布軍演,接著又是敘利亞戰事發展升溫,還有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直指行政院長賴清德「就是個台獨」,接連的利空來襲,讓新台幣昨天放量下跌1.23角,總成交量合計13.865億美元。

近三個交易日匯市合計爆量逾50億美元,其中外資估計至少占20億美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上周四跟周五貶勢不大,主要是出口商看到久違的好價格搶進拋匯,使得貶幅斂不少,但利空紛至下,昨日就算來到十個月難得的更好價位,出口商因看壞後勢,反而開始顯現惜售而縮手,使得新台幣貶勢擴大。

新台幣昨日在這波外資撤離之下,與韓元併列最弱亞幣;如果拉長觀察近四個交易日,新台幣累計重跌2.35角(-0.8%),則是最弱亞幣。

外匯交易員強調,這波外資逃離,新台幣在主要亞幣中反應最大,近四個交易日貶幅更直接超車韓元,主要就在台灣較其他亞洲國家多了面對大陸軍演風險;預料短線情勢如果不變,外資應會延續匯出方向,不排除新台幣可能貶破29.5元關卡。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香港金管局12日發布聲明表示,已因港幣觸及弱方兌換保證而出手護盤。

在港幣兌美元昨(12)日跌至7.85元、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後,香港金管局表示,已出售1.04億美元以支撐港幣,是香港2005年實施現行交易區間以來首次干預,可能意味超寬鬆資金時代的終結。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香港金管局12日發布聲明表示,已因港幣觸及弱方兌換保證而出手護盤。彭博資訊也報導,彭博終端機的資料顯示,金管局12日買進港幣8.16億元(1.04億美元)。當日盤中,港幣一度貶到7.85元兌1美元,踩到現行交易區間7.7到-7.85元兌1美元的下限,之後也一直在這個價位附近徘徊。

金管局持有的外匯存底為歷來之最,擁有足夠彈藥能捍衛港幣,且目前無證據證明現行交易區間遭投機客狙擊,但金管局這回出手干預的意義重大,因為大買港幣吸收市場流動性,可能推升借貸成本,有如宣告超低價資金時代的落幕,進而打擊香港房地產和股票價格。

經濟學家指出,香港金管局未來幾天可能會有更多干預行動,因為市場目前仍因流動性充沛,而相當看空港幣,「在港幣需求依然疲軟之際,這次干預不太可能帶動港幣匯率大漲」。

香港採用港幣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美國聯準會此前數次加息,使港幣與美元的利差進一步擴大,導致港幣匯率走弱。根據聯匯制度,港匯在銀行同業市場轉弱至7.85水準時,若有銀行要求金管局買進港幣,金管局便會以7.85元兌1美元的弱方兌換保證價向提出要求的銀行買進港幣,此即觸發弱方兌換保證。

香港金管局在上月底發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隨著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持續,港幣與美元之間的息差將會擴大並會引致套利活動增加。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1a00_p_02_02  

儘管有川普通過減稅的利多,美元今年首季依然萎靡不振,美元指數單季再貶逾2%,並已是季線連5跌,而在全球貿易戰風險升高與全球經濟成長加速利空罩頂下,美元本季持續看貶。 

美國去年底通過稅改,市場原本樂觀預期可為美元帶來止跌反彈的契機,不料美元弱勢未改,追蹤美元兌6大對手一籃子貨幣表現的美元指數第1季又跌了2.1%,已寫下季線連5黑,過去一年總計重貶近10%。

美元走貶,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影響至鉅,弱勢美元有利於美國出口、跨國企業的獲利與美股上漲,原油、銅與黃金等原物料行情也會受惠於美元貶值而走高。

不過,若當美元跌勢過劇,將動搖外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同時打亂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的規畫,而且有引發通膨加速的疑慮。

多數市場策略師認為,在美國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全球貿易戰風險升高與海外經濟成長加速的利空夾擊下,美元本季展望依然偏空。

其中頭號利空為全球貿易衝突,川普日前宣布對大陸高達約60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大陸隨即宣布採取報復措施,美元已因此一消息下跌。

荷蘭合作銀行資深市場策略師勞倫斯(Christian Lawrence)表示:「市場解讀貿易戰對美國不利,但迄今尚未對美元帶來結構性的衝擊。」證諸歷史,貿易衝突往往會重創美元,根據TD證券的統計,美國上一次對進口鋼鐵加徵關稅時,美元在2001至2003年間總計重貶近20%,1990年代美日貿易衝突,美元在1993到1995年也大跌約12%。

另一個不利美元走勢的因素為全球經濟成長加速,全球各國央行已紛紛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今年首季在市場預期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將讓量化寬鬆退場並為後續升息鋪路下,美元兌歐元與日圓分別重摔2.7%與5.9%。

鋒裕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尤帕亞亞(Paresh Upadhyaya)預估,美元兌歐元與日圓還會進一步走貶。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比特幣今(30)日上午再度跌破7,000美元關卡,但本季的悲慘走勢還尚未結束。隨著加密貨幣面臨的監管壓力愈來愈大,比特幣可能繼續面臨拋售壓力。

根據彭博彙整數據,比特幣今天上午反彈前一度跌至6,912美元,為自2月初以來首次跌破7,000美元關卡。比特幣2018年至今跌幅已達50%,創下2011年來最大單季跌幅,瑞波幣(Ripple)和萊特幣等其他數位貨幣的跌幅又更大。

彭博報導指出,加密貨幣除了面臨日益龐大的監管壓力外,社群媒體也開始與其拉開距離。知名論壇Reddit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推特也加入臉書和Google行列,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廣告登上其平台。

TF Global Markets首席市場分析師Naeem Aslam表示:「比特幣再次面臨拋售壓力,反彈機率渺茫,自從科技巨頭禁止ICO,比特幣價格已大幅下滑。

此外,日本交易所Mt. Gox的破產管理人出售大量比特幣也為市場帶來壓力。據管理人近期報告,過去幾個月共出售約4億美元的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截至3月初,該管理人還擁有逾10億美元比特幣。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繼美韓就重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達成共識後,美國財政部還表示,已與韓國就禁止匯率競爭性貶值達成附加協議,據了解這將創下美國史上首度在自貿協定上附加匯率協議。 

受此影響,韓元兌美元周三波動劇烈,盤中一度走升0.25%,不過收盤報1,070.08兌1美元,反較上日收盤略貶0.05%。

根據美韓談判內容,美國要求韓國提高匯率干預的透明度,並承諾不得以競爭性為由進行貨幣貶值,其目的在於避免韓國透過貨幣競貶擴大對美國的出口。

雖然該協議的最終細節仍在磋商中,不過美韓雙方初步同意將不會將此直接納入自貿協定,而是用附加協議的形式存在,因此將不具強制性。

然而當被問及這項附加協議是否確保韓國在美國4月公布半年度匯率報告,不會被名列觀察名單時,美方官員則拒絕評論,只表示此項匯率評估是美國財政部的例行工作。美國將在4月15日公布這項名單。

韓國去年10月被美國財政部列為匯率干預國的「觀望名單」,主要原因是韓國具有龐大的全球經常帳盈餘,以及對美國鉅額的貿易順差。美國在去年公布該報告時,曾疾呼韓國「應在匯率干預上提高透明度」。

韓國財政部官員指出,若要改善匯率政策透明化,意味韓國將揭露用來抑制匯市波動的金額。本月稍早韓國當局已透露,公布匯市干預細節的計畫已在評估當中。

韓國央行過去經常藉由買賣美元來抑制韓元的大幅波動,不過沒有官方數據顯示該國央行到底斥資多少資金來進行這項措施。

雖然該央行曾多次強調干預匯市只限於確保匯率波動「平穩」,不過韓國央行的做法還是引發外界不少質疑,批評該行是刻意透過貶值韓元來強化該國出口競爭優勢。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8e34fcffbd0bd8_size290_w800_h533  

以人民幣計價、中國大陸版的原油期貨「上海原油期貨」,今(26)日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彭博日昨也宣布,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明年將納入指數。顯示人民幣的重要性持續提升。

澎湃新聞報導,根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官網公告,原油期貨合約上市掛盤基準價已經公布。

其中,SC1809-SC1903等七個連續合約的掛盤基準價為每桶人民幣416元。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漲跌停板幅度為5%。第一個交易日的漲跌停板幅度為基準價的10%。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是原油期貨最突出的特徵。

國際化平台,是交易、結算、交割國際化,境內外交易者均可較為自由地參與,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投資銀行等,有利於形成反映大陸和亞太時區原油市場供求關係基準價格。

淨價交易,是計價不含關稅、增值稅淨價,區別於目前期貨交易價格均為含稅價格現狀,方便與國際市場不含稅價格直接對比,同時避免稅收政策變化對交易價格影響。保稅交割,就是依靠保稅油庫進行實物交割。

人民幣計價是這次大陸版原油期貨最受關注的特徵,根據設計方案,原油期貨將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但可接受美元等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

此外,彭博23日宣布,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大陸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於2019年4月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彭博表示,具體實施將分20個月完成,將根據指數管理流程評估納入速率。

根據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統計數據,將有386檔大陸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在該指數53.73兆美元的市值中占比為5.49%。完全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後,以人民幣計價的大陸債券,將成為這一指數內繼以美元、歐元、日圓計價之後的第四大貨幣債券。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7a00_t_01_02  

英國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利率政策有轉向鷹派趨勢。圖為英國央行總裁卡尼。

英國央行周四召開決策會議後,雖然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但有兩名決策官員意外支持立即升息,強化市場對該央行將在5月升息的信心。受此激勵,英鎊應聲走強,兌歐元一度漲至9個月高點。 

決策出爐後,英鎊兌歐元一度勁升至0.8668英鎊兌1歐元的9個月高位;英鎊兌美元也走強到1.4220美元,刷新7周高點。

荷蘭合作銀行資深外匯分析師芙莉(Jane Foley)認為,原本市場預期英國央行這次會無異議維持利率不動,不料卻出現兩名官員要求立即升息,反映出英國利率政策有轉向鷹派趨勢。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周四以7比2票數,維持基準利率於0.5%不變。其中在會中投下升息同意票的兩名委員分別為麥卡弗蒂(Ian McCafferty)與桑德斯(Michael Saunders)。他們聲稱立即緊縮貨幣政策,將有助央行未來能維持緩慢與漸進的升息步伐。這兩人也是去年最早呼籲升息的央行官員。

該央行雖然維持利率政策按兵不動,但它在會議紀錄中也強調有必要「持續緊縮」,以讓目前高達2.7%的通膨率回到目標水平。

經濟學家與投資人均認為,英國央行下次升息的時機應該落在5月。

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在上月就已經釋出升息訊號。他在當時曾說到,基於全球經濟增強與英國通膨升至目標之上,讓利率可能需要比預期快速調升。他的這番評論曾使市場大為意外。

該央行在周四發布紀錄時,也指出英國經濟發展情勢,大致支持卡尼觀點。它在紀錄中強調,有鑑需求前景增溫,貨幣政策持續緊縮將有助通膨回到目標水準。

英國央行曾在去年11月進行逾10年來首次升息。自從那時起,英國經濟成長超出預期,不過受到英鎊弱勢推升通膨增加,導致該國成長依然落後全球主要先進國家。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在聯準會(Fed)公布最新利率決策前夕,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飆至近十年來最高,從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德到澳洲的雪梨,全球短期融資市場都開始感受壓力。

彭博資訊報導,3個月期美元Libor利率20日升至2.25%,為2008年11月以來最高,也是金融危機以來最高。這個關鍵的全球短期融資指標在最近幾周大漲,本質上是技術性因素,意味著可能不會像信貸危機或歐債危機期間那般成為警示信號,但仍造成美國以外的借款人融資成本升高。

外界的疑慮是美元Libor的飆升可能不會就此打住 ,各地市場的借款人和政策制定者可能要開始因應此問題。Brean Capital的利率主塞托說:「金融情勢緊縮的各項因素形成了某種完美風暴」、「銀行確實握有龐大流動性,但成本更高了。」

美元Libor勁升的近期原因是,美國2月提高債務上限後公債發行量大增,將公債殖利率推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美國的稅改也開始產生影響,預期企業匯回國內的資金將放在商業票據市場;聯準會正緊縮貨幣政策當然也是因素之一。

在中東,美元Libor飆高已影響沙烏地阿拉伯為阻止資金因Fed升息展望而外逃的努力。在亞洲,Libor上漲也加劇了圍繞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不確定性。這項基準利率已經高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116個基點,差距為2008年來最大。這項利差擴大促使港幣對美元偏向弱勢,致使香港金管局可能干預的傳聞甚囂塵上。彭博訪調的分析師都表示,預期金管局會採取行動。

澳洲的融資市場也感受到Libor竄升的影響。TD策略師紐納哈在研究報告說,這提高了澳洲銀行業的海外融資成本,因此國內發債可能增多。

對分析師而言,關鍵問題是Libor上漲是否會引發融資危機。衡量銀行拆借成本的一項指標---Libor與無風險利率的隔夜指數交換利率(OIS)之間的利差,自1月以來已擴大一倍,達到55個基點,創2009年以來新高。花旗的策略師說,市場的緊縮情況超出Fed想要的程度。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07a00_p_01_01  

負責英國脫歐事務談判的歐盟首席代表巴尼爾(Michel Barnier)周一宣布,英國與歐盟已就英國脫歐後將近兩年的過渡期安排達成廣泛性的協議。 

受此消息激勵,英鎊兌美元與歐元雙雙彈升。其中英鎊兌美元一度急漲1%至1.4088美元,不僅創下2月16日以來最高價位,也締造1月來最大單日升幅。此外,英鎊兌歐元也勁揚0.8%,來到0.8746英鎊兌1歐元,也為2月8日以來最高。

巴尼爾周一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歷經一個周末與英國談判代表戴維斯(David Davis)的密集協商,他說「我們已就過渡期達成協議」。

根據雙方協商結果,英國脫歐過渡期的界定,將從英國自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離歐盟後的那天開始,直到2020年12月31日為止的21個月。

巴尼爾指出,「在這段期間,英國將不再參與歐盟任何決策過程,因為從脫歐那天起,英國就不再是歐盟會員國」。

但他也提到,英國仍可繼續享有歐洲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的優惠,並與其他所有會員國一樣,遵守歐盟相關規定。

他強調這項過渡協議,給予「在英國與歐盟的企業及公民所要求的確定性」。

這項協議在周五可能還需要歐盟其他27國的背書。歐盟預定當天召開峰會,在前一天他們將與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會面。

英國商會總幹事馬歇爾(Adam Marshall)周一對這項協議感到樂觀,他說「這是英國許多企業等待已久的里程碑」。他解釋這項維持現狀的過渡協議對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多,因為短期間他們無須煩惱平日營運會出現重大改變。

另針對愛爾蘭邊界議題,巴尼爾也補充,英歐雙方已達成支持解決方案,以避免在愛爾蘭出現「硬邊界」。他向記者表示,該方案必須成為脫歐協議法律文件的一部分。

愛爾蘭邊界過去在英國脫歐談判中一直是個棘手問題。愛爾蘭官員曾提到,若邊界再度出現,將讓英國與愛爾蘭持續20年來的和平協議面臨威脅。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917003852  

央行總裁楊金龍明(15)日將首度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央行在業務報告中指出,近來美元波動度擴大,企業宜強化避險操作,並提高產品競爭力,以降低新台幣匯率波動影響,並提出避險策略,暗示未來新台幣匯率易升難貶,對企業提出示警。

央行在報告中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先進國家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果,導致各主要貨幣對美元的波動度擴大。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雖擴大,但波動度仍小於日圓、韓元及歐元等主要貨幣,新台幣匯率呈動態穩定。

央行強調,新台幣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央行若因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或季節因素出手調節,目的是減緩匯率過度波動,而非扭轉趨勢。

央行表示,新台幣的波動度雖小於主要貨幣,但企業仍宜強化避險操作。

短期上,企業可透過避險操作,降低國際金融環境及匯率升貶的影響。例如遠期外匯、換匯交易與換匯換利、匯率選擇權,或外幣應付帳款與應收帳款搭配避險。

長期策略方面,央行表示,出口廠商在技術、產品組合、服務、行銷等方面,宜強化創新投資及差異化發展,生產高附加價值、高單價產品或加強售後服務等方式,加速升級轉型,提高企業競爭力,以減緩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

央行特別強調,新台幣遠期外匯比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價格波動度低、成交量大,滿足避險需求者所需的成本低且流動性佳的商品特性,似乎重申將延續彭前總裁不開放新台幣NDF的政策,以免淪為炒匯投機客的武器,破壞金融穩定。

另外,進行跨國或跨業聯盟,強化與客戶間長期貿易夥伴關係,持續於全球供應鏈深化;或透過併購擴大事業版圖及獲取關鍵技術,分散產品出口市場及投資地區,也可降低匯率變動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經濟日報提供

 

 

 

 

 

 

文章標籤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