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0807592292825  

滬港通才踏入第2天,兩地成交額便已大幅萎縮,首日冷清的港股通,昨日成交額較首日減少近半。首日「爆額」的滬股通更出乎意料地成交疏落,至收市只用了每日額度的37%。有分析指兩地股市在通車前已上升不少,投資者都不願意入市接火棒。事實上滬港通啟動以來,恒指和上證綜指均連跌2天。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卻對滬港通的成效感到滿意,強調成功與否並非視乎額度用量。

香港《明報》報導,市場已接受了大陸投資者準備不足、以致港股通成交少的事實,但意外的是滬股通昨天成交也大減。昨天早市兩地額度均剩餘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全日滬股通額度只用了48.45億元人民幣,成交額51.68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成交更是寥寥無幾,全日額度只用了8億元人民幣,成交額12.29億港元,只佔港股全日總成交746億元的1.65%。

陳家強指出,滬港通設下額度的原意是控制風險,政府最初的設想並非日日額滿,最佳情況是運作暢順,讓市場慢慢適應。「我們設計這政策,目的是拓展投資者的渠道,不是想炒起個市,因此給投資者許多限制,例如只容許買賣大、中型股份,及對大陸投資者設下50萬元人民幣資產的門檻等。這些限制都為了控制風險,若果你問我會否放寬,我要好小心去觀察和考慮。」

陳家強重申,對滬港通的成效感到滿意,認為不能以額度用了多少去評論制度是否成功。至於滬港通推出兩天,中港股市則連跌2天,他認為之前升得太多,現在有調整是很正常。

陳家強透露,原本滬港通的每日額度,沒有現時這麼高,後來才加大額度。理由是不希望出現上午「爆額」、下午「停市」的情況,這會讓投資者面對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不方便投資者的買賣行動。

香港《文匯報》報導,「在政府的視角,最好是措施具可控性,包括風險可控,故不樂見到市場過分瘋狂,每日爆額,使市況太波動;也不希望阻礙市場的發展。」陳家強說,平穩開通才是最重要,當市場形成了交易習慣,大陸監管機構會慢慢對開放放下戒心,才有助推動國家的金融改革。

滬港通開通兩日,北向交易明顯較南向熱,陳家強強調是預期之內,因為大陸市場甫對外開放,一定吸引到更多的資金來投,當中以基金大戶的買盤為主,北向交易便容易爆額。「目前有很多基金缺乏RQFII額度,或RQFII額度已用完,透過滬港通,幫助他們釋出額度。」但他認為,RQFII及QFII的措施仍有需要,與滬港通將會兩者並行一段時間,期間政府會再向大陸爭取RQFII等額度。

南向交易則主要吸引大陸散戶,陳家強指出,有關的風險控制就更加重要,他不希望見到滬港通政策變成一個純粹炒作的噱頭,這樣會令大陸散戶面對很大風險,也相信大陸當局不願見到此情況。

「當初加入50萬元人民幣的門檻,就是為了控制風險,而且目前「港股通」主要包括大型及具流通量的股份,暫時無意加入小型股,以免使市場有過分波動。」他認為,政府長遠是希望藉滬港通政策,吸引更多大陸金融機構設立基金,讓大陸的散戶未來透過基金形式投資港股,這樣風險就更可控了。

陳家強透露,下一步會著力推進大陸及香港的基金互認,這將有助提升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吸引更多的大陸企業來港集資,從而吸引外資流入。惟他拒絕透露有關進展,只說「很快」就應該有消息公布。他又說,當滬港通運作一段時間後,會再研究「深港通」政策。若再配合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做大、做強,將有助全面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

港股通成交淡靜令市場失望,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證券研究主管周雯玲指出,港股市底本身不強,早前只因滬港通而炒起,「如果恒指只值23500點,不會因為有港股通而持續被推高,最終都要回歸基本」。

她認為,昨日滬股通成交大減,主要是境外投資者不願接火棒,因為不少A股是憧憬會有外資垂青而炒起,但外資基金保持理性,不少堅持等調整才買入,導致成交減少。

 

資料來源:鉅亨網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奴隸制度仍在_全球3600萬人受害-b930b58b84e78ed5fc0c9bbaea5c3dae  

殘忍奴隸制度仍存於現代社會,全球現有3600萬人仍活在奴隸制度下受雇主壓迫。(photo by Bruno Casonato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殘忍奴隸制度仍存於現代社會,最新統計發現,全球現有3600萬人仍活在奴隸制度下受雇主壓迫,占全球人口的0.5%,其中,印度奴隸人數最多,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比例最高,比例為4%。

據BBC報導,澳洲人權組織「Walk Free 」自2013年起針對全球奴隸人數進行調查統計,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球奴役指數(The Global Slavery Index)中,受調查的167個國家受奴役人口總數達3600萬人,比2013年的3000萬人高出20%。該報告中定義的奴隸為債奴、契約勞工、農奴、被俘家僕、被收養為奴的兒童、強迫婚姻、性奴等。

古代歷史上,絕大多數國家和社會都曾經認可制度性奴隸制,但在近代,奴隸制度在世界各國都是非法的,據報告,面臨根除奴隸制度與否的挑戰最大的是亞、非洲,歐洲則是落實廢除最為徹底。

但印度現今仍有1400萬人口為奴,是數量最多的國家,且受奴役人口占全球總數的一半以上,從礦場等工作環境的奴工,到妓院的商業性剝削都有。第2是中國,約300萬人口,其次是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俄羅斯居第5,據稱該國的經濟依賴奴隸移工撐起的建築業和農業部門。

茅利塔尼亞是全球最後宣布廢奴的國家,政府曾經多次嘗試廢止這項制度,1905年首次提出,1981年法律上廢除,一直到2007年8月才全面禁止奴隸制度並將其視為違法,因此該國奴隸比例仍高達4%,為調查中國家最高,非洲國家仍有許多人世襲制度,世代為奴。其次為中亞國烏茲別克3.97%、海地2.3%、卡達1.36%、印度1.14%。海地國內仍存有「寄養童奴」(restavek)的童工體系,即鼓勵貧困家庭將孩子送給富裕的熟人,但孩子往往遭剝削或虐待。

該報告呼籲國際間應對奴隸制度採取更廣泛的合作,政府則應加重處罰販奴行為,並對企業施壓以杜絕企業供應鏈上使用奴隸。

 

資料來源:Yahoo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1171531485237847  

美國民眾近4成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額外生活支出。(圖:AFP)

根據最新研究調查顯示,美國平均40%的民眾經濟狀況完全只能仰賴每月薪資入帳來過活,處於財務拮据的情形。

《The Fiscal Times》引述美國借貸公司 Springleaf Financial 的研究調查指出,美國 24% 的民眾銀行帳戶存款未達 250 美元,完全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支出,而此情形發生於各種薪資階級的民眾,即便是年薪逾 20 萬美元的民眾,也有 20% 表示自己沒有儲蓄的習慣。

Springleaf 的市場行銷部副經理 Dave Hogan 表示,隨著物價上漲,或遭遇意料外的開銷時,美國民眾將會面對入不敷出的窘境。

Springleaf 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民眾缺乏儲蓄的習慣,部分是因為沒有具備理財的能力。約 20% 的受訪者表示,寧可去看令人討厭的牙醫,也不要花 1.5 個小時學習理財管理。

此外,美國較年輕的世代也沒有儲蓄的習慣,千禧世代出生的青年,儲蓄率為 –2%,代表開銷大於支出的情況。龐大的學生貸款也是青年族群無法儲蓄的原因之一,薪資增長幅度小,工作前景渺茫。

 

資料來源: 鉅亨網

永豐期貨 洪慈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