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年滿十歲的時候,父親為他安排了一次美國東海岸旅行,這是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沃倫十分清楚自己想要去哪兒。“我告訴父親,我想看三個地方。一是斯科特郵幣公司,二是萊昂內爾火車公司,三是紐約證交所。”
據FT《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一書連載內容,1940的華爾街已經開始從股災中復甦,但人們仍心有余悸。在華爾街工作的人就像是一批頑強的雇佣軍,在多數戰友都倒下之后,仍在戰鬥。由於人們對1929年股災記憶猶新,他們謀生的方式隱隱有些不太體面。
巴菲特父子進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在這個金錢的殿堂中,交易員們身艷麗的夾克,站在鑄鐵的交易席位旁邊,一邊大喊大叫,一邊潦草地寫什麼;而那些辦事員則來來回回地飛奔……地上撒滿了紙屑。不過,激發巴菲特想象力的一幕,出現在紐約證交所的餐廳中。
“我們在證交所與一位摩爾先生共進午餐,他是一個荷蘭人,紐約證交所會員,相貌不俗。餐后,一個傢伙端個托盤過來,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煙葉。摩爾先生選了自己中意的煙葉,那個傢伙為他卷制了一隻雪茄。而我當時想,這就是生意。沒人能做得更好了。一隻定製的雪茄。”
一隻定製的雪茄。那顆雪茄在巴菲特的數學頭腦中激發的想象力!他對於吸雪茄毫無興趣。但倒推回去,他明白了為這麼個微不足道的目的專門雇一個人意味什麼。如果這筆錢花得合理,這就明:即使在美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大蕭條之中的時候,雪茄推銷員的老闆仍在大把賺錢。巴菲特立刻領悟到了這一點。紐約證券交易所肯定在不斷地生資金流:河流般、泉水般、瀑布般乃至激流般的資金流,這些錢足以負擔得起專門雇人卷制雪茄。
就在他遇見卷雪茄推銷員的那一天,一種對於未來的夢想就牢牢地印在了心中。當他回到奧馬哈的時候,帶回了那個夢想,那時他已足夠成熟,可以籌劃自己的追求,以更為系統化的方式追尋自己的夢想。盡管他也從事普通男孩子的那些消遣活動,比如打籃球、打乒乓球以及收集硬幣和郵票,但他帶一種對於未來的激情去工作,他看得到那種未來,就在自己的眼前。他渴望金錢。
“(有錢)會讓我獨立。然后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為自己工作。我不希望別人向我發號施令。對於我來,做我自己每天想做的事,這一點十分重要。”
就這樣,巴菲特開啟了他的資本投資之路。
六年后16歲時,他賺的錢相當於現在的5.3萬美元,巨大的財富“雪球”開始滾動,這要感謝那支讓人難忘的雪茄。(谷雲)
來源:北美新浪
留言列表